近日,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、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安青网以《“微实事”托举“大幸福”——合肥城市管理学校暖心育人侧记》为题,对合肥城市管理学校暖心“微实事”育人工作进行报道。

安青网报道我校育人工作
以下为报道原文
“微实事”托举“大幸福”
——合肥城市管理学校暖心育人侧记
安青网讯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,每一份细微的关怀都如同春风化雨,滋养着学生的心田。合肥城市管理学校以“微实事”为笔,
勾勒出一幅幅暖心育人的温馨画卷,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措,蕴含着巨大的能量,托起了学生“大幸福”的蓝天。本文的主角,是一位曾深陷绝望困境,如今重拾希望的学生。在合肥城市管理学校,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港湾。

图为合肥城市管理学校大门实景
逆境中的毅然抉择
今年8月底开学报到时,一个特别的身影引起了合肥城市管理学校老师们的注意。那是一个眼神中透着迷茫与无助,却又带着一丝倔强的女孩,她叫李菲菲(化名),现为合肥城市管理学校2025级学生。
当时,老师们就敏锐地察觉到李菲菲的异常,并深入她的内心世界,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。身材娇小,体态偏瘦,举止温文尔雅,面带微笑,礼貌周到,这便是李菲菲给人的最初印象。然而,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,曾经历过一段无比灰暗的时光。刚出生,她就由养父母收养,表面上看似度过了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童年时光。然而,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养父母有了亲生子女之后,她的生活轨迹悄然发生了改变。养父母逐渐将更多的关注和精力倾注在了妹妹身上,对她的关心和照顾日渐稀少,甚至到了漠不关心的地步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冷落和忽视愈发严重,养父母竟然将她逐出家门,对她不闻不问。
随着今年6月的初中毕业,新的挑战再次摆在她面前。无家可归,饮食和住宿问题该如何解决?是选择打工还是继续学业?资金来源又该如何保障?就在李菲菲陷入绝望与无助之际,性格坚韧、不甘服输的她,毅然做出了抉择:打工赚取学费,坚持继续学业!于是,便出现了开学之初,那个孤身一人前往合肥城市管理学校报到的场景。她背着简单的行囊,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与不屈。走进校园的那一刻,她知道,这里将是她新的起点,是她用双手和智慧为自己打造未来的地方。
“今年暑假期间,我在一家火锅连锁店打工,负责后厨的备菜工作。凭借自己的双手努力,我赚取了学费,终于可以继续上学了!”采访中,李菲菲向记者娓娓道来这段暑假打工经历,脸上带着历经风雨后的从容。
校园里的希望之光
最早深入李菲菲内心世界的,是她的班主任老师李春云。李春云有着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,她一眼便看出李菲菲内心的隐痛与不安。在一次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中,李菲菲稍作犹豫,最终还是鼓起勇气,娓娓道出了自己的身世以及暑假期间打工的经历。李春云听后,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,她轻轻握住李菲菲的手,说:“孩子,你真的很坚强勇敢。在这里,你不再是一个人,我们全班都是你的家人。”自那以后,李春云对李菲菲关怀备至,不仅在学业上为她提供了更为深入的指导,还在心理层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。这些关怀,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,温暖了李菲菲的心房。
“作为一名教师,学生在我心中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,哪位母亲能够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呢?”在采访过程中,李菲菲的班主任李春云不禁动容地说道。她时常邀请李菲菲到家中,想方设法弥补她对家的渴望。
不仅如此,学校也得知了李菲菲的情况,并迅速启动了帮扶措施。一方面,不仅为李菲菲免除了三年的学费,还每月提供生活费补助,并定期汇入其个人账户,彻底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。另一方面,学校领导及心理老师与她进行了深入的谈心交流,帮助她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。合肥城市管理学校用一个个“微实事”为她编织起希望的网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微实事”也能托举起“大幸福”,这份温暖与关爱填补了李菲菲内心的空缺,为她重新撑起了一片幸福的天空。截至采访前,记者了解到,合肥城市管理学校已累计向李菲菲的个人账户汇入两期生活费。
“这笔钱就像一场及时雨,彻底解决了我在生活开销上的烦恼。这让我深刻感受到,即使过去经历了不幸,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。学校的这份关爱,让我有了面对未来挑战的勇气,激励我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。”李菲菲由衷地说道。
如今的李菲菲,笑容日益增多,眼神中的迷茫与无助也渐渐被自信和坚定所取代。她深知,这一切的转变都源自于当初那个坚定而果断的选择——不放弃学业,以及学校和老师给予的悉心关爱与无私帮助。这份温暖将永远铭记在她心中,成为她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动力。

图为合肥城市管理学校老师上课实景
追梦脚步永不止
在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中,曾有三个人,始终是李菲菲成长路上的坚实精神支柱。她们分别是年逾九旬的养祖母、邻家热心肠的李奶奶以及打工时结识的26岁“干妈”。这三位女性,如同三束温暖的光,照亮了李菲菲成长的路。这位年仅16岁的女孩,尽管历经生活的重重磨难,却依然坚守着内心的善良与对幸福的执着追求。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,李菲菲还偷偷回了一次“家”,看望了两位奶奶。
“我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和16岁以前的生活,但我能自己掌控16岁以后的人生。”难以置信,这竟是一位16岁女孩的深刻感悟。
当得知学校还可以通过对口高考考入大学,李菲菲的眼中闪烁着光芒,她紧握拳头,暗暗发誓一定要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。从那以后,李菲菲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了。课堂上,她全神贯注地听讲,积极回答问题,课后,她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,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。在合肥城市管理学校的求学时光里,李菲菲宛如破茧成蝶,逐渐完成了她的蜕变。
生活中的李菲菲在同学们心中是一位热心肠的“大姐姐”。有一次,寝室里一位同学半夜突发不适,李菲菲毫不犹豫地主动关心,并悉心照料生病的同学。令她惊讶的是,学校值班老师也陪伴他们一同前往医院,这让她深感温暖。李菲菲对合肥城市管理学校的这一举动大加赞赏,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幸福感。
如今的李菲菲,已经不再是那个迷茫无助的女孩。她怀揣着梦想,在合肥城市管理学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。

图为合肥城市管理学校老师上课实景
实际上,李菲菲的故事只是合肥城市管理学校众多暖心“微实事”中的一个缩影。该校始终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,从细微处着手,用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“微实事”,编织成一张充满爱与关怀的大网。无论是改善校园设施,为学生创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;还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,让学生在参与中收获友谊与成长;亦或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,帮助他们排解成长中的烦恼......这些“微实事”如同点点星光,汇聚成照亮学生前行道路的璀璨星河,托举起了他们“大幸福”的未来。
通讯员 陈庆静 张玲 本网记 者韦玉柏
近年来,合肥城市管理学校积极推行暖心“微事实”育人工作,将关爱与教育融入日常点滴。这些“微实事”工作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关怀上,还体现在对教学环境的持续改善,以及对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细心引导。
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措施,合肥城市管理学校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学习氛围,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帮助。
|